萬能歷史王與農院女神

 萬能歷史王與農院女神

本堂課程重點:歷史在農業上的應用。

在職場上過得順風順水還受女性歡迎,可能是許多男性上班族的夢想。

那麼要讀什麼科系,才能好好應用於職場呢?很多人可能覺得讀工程、電子、金融等科系利於發展,讀歷史系則不實用又難在職場發揮。

為了打破刻板印象,我要虛構一個歷史系畢業、能將歷史應用於各領域,又超有女人緣的菁英,他就是「萬能歷史王」——史有成!


但在講史有成的故事前,我們先讓另一位女性角色出場吧!

一、農院女神

蔡耘芬是剛從大學農學院畢業的農家女孩,許多人以為農家女孩都長得黑黑壯壯的,但她的身材纖細有緻、皮膚白皙光滑,是公認的美女。


最厲害的是她大學時代還拍過性感內衣寫真,被封為「農院女神」呢!其實現在不少務農的女孩都注重防曬,比較粗重的工作可以交給男性工人,所以農家女孩都又黑又壯是刻板印象啦!


至於她畢業後的理想,是進入國營企業「台灣農糧」(這是虛構的國營企業)工作。台灣農糧是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發展、優化糧食生產所設立的國營農企業。她好不容易通過第一輪的筆試,今天將迎戰第二輪的口試!她滿懷信心地想:「我可是被封為農院女神、才貌兼備的女孩,台灣農糧已是我的囊中物啦!」


然而這位充滿自信的農院女神,現在緊張得要吐了:「怎……怎麼辦?等一下面試官會問什麼?我要怎麼回答?」

結果她一緊張,在爬樓梯時竟不小心踩空了!


「哇啊啊啊~~」


說時遲那時快,千鈞一髮之際,一隻強健的手從後扶住。耘芬轉頭一看,是個膚色黝黑、身體結實的年輕男人。

「妳沒事吧?」

「我……我沒事,謝謝你!」

「那就好。妳也是來面試的考生吧?面試加油!」

望著男人踩著穩健步伐離去的背影,耘芬心裡悸動了起來:「很爽朗的男人……而且他的手好結實喔!」

她喜歡陽光又強健的男人。

二、萬能歷史王與面試

悸動的不只耘芬。男人看著自己的手,扶住耘芬的背時,柔軟的觸感還在手上。

「啊!等一下就要面試了,怎可胡思亂想!我是立志藉歷史縱橫各領域的男人,進入台灣農糧是我的第一步!」這個充滿野心與鬥志的男人,就是史有成。

面試採「多對多」形式,數位考生一同進場,輪流接受三位面試官的提問。耘芬剛好坐在有成的隔壁,想起有成的鼓勵,她忽然沒那麼緊張了。

面試官A看著考生履歷,發現一群農校畢業生裡,竟混著一個歷史系畢業的,好奇心頓起:

首先由史有成先生開始,我看您大學時讀歷史系,但我們是國營農企業,請問您如何在農業領域應用大學所學?

史有成:

歷史是一門能與各領域連結的學科,若與農業連結就成「農業史」,能為農業議題提供更多元的思考面向。例如馬鈴薯的歷史,能讓我們思考「馬鈴薯主食化」!


面試官們心頭一驚:為了讓作物更多元化,而不局限於水稻,馬鈴薯正是公司發展多元作物的一部分!

史有成繼續說下去:

現今台灣多將馬鈴薯當作配菜,並非主食。然而馬鈴薯的生命力比一般穀類作物強,值得推廣。在歷史上,它們還是讓歐洲脫離飢荒、富國強兵的關鍵!

原先歐洲人的主食只仰賴小麥、燕麥等穀物,但它們容易受嚴寒、乾旱影響而歉收、造成飢荒。據統計,13世紀的歐洲,即使在較富裕的巴黎北方農村,每年仍有高達四分之一的人口餓死。

馬鈴薯是拯救飢荒的關鍵。它於16世紀由美洲傳入歐洲,比麥類更能忍受嚴寒與貧瘠,即使在北緯70度以北的挪威北端也能種植;此外,馬鈴薯是全球四大作物(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馬鈴薯)中,單位產量最高的。根據2005~2015年的統計,馬鈴薯每公頃可產出16.69~20.05公噸,超越水稻的4.09~4.54公噸,也勝過小麥的2.83~3.26公噸。

由於上述種種優點,18世紀起,歐洲開始以馬鈴薯為主食之一,人口暴增、富國強兵。1740年的普魯士(現今德國的前身)軍力只有8萬人,但由於國王腓特烈二世強制農民種植馬鈴薯,糧食增產,1753年長成13萬5000人大軍;1754年的愛爾蘭人口約320萬人,也由於馬鈴薯的普及,1845年暴增為820萬人。

馬鈴薯的主食化,讓歐洲脫離飢荒、人口暴增,並有餘力發展科技,成為先進地區!可見主食的改革,對國家的發展多麼重要。這是歷史給我的啟發!

面試官們耳目一新:想不到歷史竟能應用到農業議題,這位文科生不簡單啊!但是,刁難考生,欣賞你們手足無措的樣子,正是我們的樂趣啊!

面試官A:

很特別的故事,但也只是過去的歷史,能應用到現代嗎?

史有成:

過去的歷史能作為現代的決策參考。因為馬鈴薯容易種植、生命力強,被視為糧食危機的救星,「馬鈴薯主食化」不只18世紀的歐洲推動,現今許多國家也在推廣!

為了應對氣候變遷、耕地減少及人口增長可能帶來的糧食危機200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「國際馬鈴薯年」,促使全世界重視馬鈴薯對抗飢餓和貧困的重要性;2015年,中國也把馬鈴薯列為稻米、小麥、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,強化糧食安全。我們台灣也可搭上這股潮流!

面試官B:

雖然馬鈴薯的確是生命力強又產量高的糧食作物,但台灣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產量充足,目前也還沒有迫切的缺糧問題,單以「高產量」作為推廣馬鈴薯的理由尚嫌不足!種馬鈴薯是否有其他優點?

史有成:

馬鈴薯還有一個優點是「省水」。由於2020年梅雨短促、無颱風接近,導致2021年上半年的「百年大旱」,促使我們正視農業節水的重要。

生產一公斤的稻米,約耗水3400公升,但生產十顆馬鈴薯(約一公斤),只耗費約250公升!為了因應氣候變遷下乾旱頻率增加,馬鈴薯是適合的低耗水作物!

面試官C:

就算馬鈴薯再怎麼好,但它是溫帶作物,適合在台灣種植嗎?

史有成:

馬鈴薯適合於冬季種在台灣中南部,利用秋季稻作收成後、春季稻作插秧前的空檔種植。雲林斗南、台中豐原、嘉義六腳等地都是馬鈴薯主要產地,每年三月雲林斗南還會辦馬鈴薯節呢!

在氣候變遷、耕地縮減等挑戰下,我認為耐寒耐旱、單位產量高的馬鈴薯,值得從地方特色作物,提升到國家戰略作物的層次!

見有成游刃有餘地擋下輪番攻勢,面試官A驚嘆於他對農業議題的見解。更難能可貴的是,從書面資料檢附的農業工作經歷證明,以及衣服也難以遮掩、經由田間勞動鍛鍊的結實肌肉,在在證明真的有農業實作經驗,並非只會講理論的文弱書生。


面試官們暗暗欽佩:能將歷史知識應用於農業議題,加上對農糧發展的廣闊視野,以及田裡的實作能力,對於這樣的人才,當然要給高分啦!

最後,即使已決定錄用有成,出於個人的好奇心,面試官A問了最後的問題:有成先生,你明明出身頂尖大學的歷史系,應該很容易找文史相關的白領工作,為何偏要到田裡忍受日曬雨淋呢?

史有成:

雖然我出身文科,但不想成為關在書房裡,與產業脫節的文弱書生。我不願成天只會舞文弄墨,或談抽象的知識道理。我要跳到田裡觀察、勞動,切身體會食物從大地到餐桌的過程,並利用歷史的廣闊視野,為台灣糧食產業貢獻心力。

他說這句話時,眼神堅定並散發光芒。面試官A從他的眼睛看見了真心。耘芬也覺得,他從田裡勞動培養出的草根氣息與強健體魄,與文科生的人文素養融合,展現反差的特殊魅力。

面試官A:

好的,那接下來換蔡耘芬小姐,請問妳報考我們公司的動機是什麼呢?

原本耘芬關心著有成的一舉一動,這時才猛然回神:

是!我之所以想報考台灣農糧,是因為……

三、面試之後

面試結束後,就是等待放榜了。雖然結果還沒公佈,耘芬已陷入美好幻想中:和有成一起進入台灣農糧後,幸運的分發到同一農場,我們越走越近、開始交往,然後……啊,好想被他那精實的手臂愛撫啊……


然而,現實總是殘酷的。放榜日當天,耘芬發現有成的名字出現在正取名單上,但不管怎麼找都找不到自己的。

「我覺得自己表現還不錯的,怎麼沒錄取啦!不要走啊!我的白馬王子!!!」


知識筆記

歷史是一門能與各領域連結的學科,若與農業連結就成「農業史」,能為農業議題提供更多元的思考面向。例如馬鈴薯的歷史,能讓我們思考「馬鈴薯主食化」。

馬鈴薯由於耐寒、耐貧瘠、高產量、低耗水等優點,使歐洲於18世紀推廣馬鈴薯的種植與食用,減少飢荒並富國強兵。這段歷史啟發我們,面對氣候變遷、耕地減少及人口增長可能帶來的糧食危機,馬鈴薯或許是解方之一。


參考資料

(引用自網路的資料,若因資料來源網頁遷站、關閉、修改、系統錯誤等因素而搜尋不到,敬請見諒。)


附錄:「史有成」角色創作緣起

會創作「史有成」這個角色,是為了傳達「歷史很有用」的理念。

大學時代讀歷史系,關於讀這門科系「不實用」、「會餓死」、「很難找工作」等說法,可說聽到耳朵長繭了。當時不服氣的我,立志未來要做「實用」的工作,證明讀歷史很有用。

講到「實用」就想到農業,畢竟和填飽肚子息息相關,再加上自己對從農也有興趣,於是我就到田裡幹活去了。

然而我手腳笨拙、動作又慢,常常不知如何以最快最省力的方法做事,這是在歷史系難以學到的。於是我在許多同事眼中,就真的是不擅種田的文弱書生。至少到目前為止,我沒能成為夢想中,將歷史應用到農業的「跨領域人才」。

然而我認為這是自己能力不足,而非歷史沒有用。歷史是一門能與各領域結合的學科,如農業史、工業史、醫學史、科技史、飲食史、文化史……等,能為各領域議題提供更多啟發。例如本篇馬鈴薯拯救歐洲的農業史,能啟發我們思考,應對未來可能的糧食危機,「馬鈴薯主食化」的可行性。

既然我不能在現實中證明歷史很有用,那就創造一個虛構角色來證明吧!於是「史有成」就誕生了。今後如果有機會,我還會讓他出場,利用歷史在各領域大顯神威!

至於各位讀者現在閱讀的這個網站,其實也有應用我在歷史系的所學!

以前讀大學時,教授大概也知道我們對求職的不安,勉勵我們讀歷史系能培養「蒐集、整理資料」的能力。我們需要蒐集大量歷史文獻,將這些資料整理、融會貫通,寫成一篇篇的歷史論文。這種「蒐集、整理資料」的能力,可以應用在企畫書、新聞報導、廣告文案的撰寫,利於從事企劃、記者、寫手等撰稿相關工作。

雖然我現在從事農業工作,仍抱有創作夢,希望利用業餘時間,以歷史系培養的「蒐集、整理資料」的能力,做一個科普網站。但現在相關網站何其多,該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呢?某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,突發奇想:如果用色色的美女圖,搭配正經的科普知識怎麼樣呢?於是這個網站就誕生了。大學時的教授如果知道我用歷史系所學搞這種東西,不知做何感想?不過能用業餘時間做喜歡的事,真的很快樂!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