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博物館‧文物掠奪】帝國主義與失落的女神像

 【博物館‧文物掠奪】帝國主義與失落的女神像

圖1:博物館展示文物示意圖。博物館展覽文物雖能展現人類的文化結晶,但有些展品可能是以不正當方式取得的。

本堂課程重點:博物館文物背後,可能存在「文物掠奪」等問題。

到博物館觀賞人類的文化資產,能豐富我們的知識與心靈。然而若展品是自世界各地掠奪來的,取得、展示這些文物的正當性就值得討論。以下我們以一則虛構故事來探討。

有一支民族叫「淫族」(此為虛構的民族),因為他們對性愛抱持開放、尊崇的態度,自古被周圍其他民族視為淫蕩種族而得名。

圖2:淫族對性愛抱持開放態度。

淫族會如此讚揚性愛,是因為他們相信世界的誕生,正是源於性愛。根據淫族的創世神話,「產世女神」與「慾望男神」交合受精後,經歷辛苦的懷胎過程,最後從產道產出一顆球。這顆球不斷的膨脹,最後形成滿載山川大地、億萬生靈的地球!

圖3:根據淫族神話,產世女神經歷辛苦的懷胎過程,最後產出地球!

為了紀念產世女神創造世界的貢獻,淫族為祂雕刻神像供奉祭拜。其中有一尊創作於15世紀的產世女神像,栩栩如生的展現女神性感肉體,以及忍受生產之苦,終於生出地球的欣慰笑容,堪稱人類的偉大文化資產!

圖4:產世女神像。

然而如此偉大的文物,竟在19世紀被奪走了!

原來,英國歷經工業革命,於19世紀科技、國力達到鼎盛,施行帝國主義大肆侵略、剝削亞洲與非洲。他們掠奪的不只土地、礦產等資源,還包括文物。有支英國探險隊來到淫族村莊,讚嘆這尊產世女神像的性感,竟搶去放在英國的博物館,展現大英帝國征服世界的威風!

現今,這尊性感的產世女神像仍放在英國的一間博物館供遊客觀賞,而淫族人則努力奔走,希望館方歸還原屬他們的文物。

圖5:博物館中的產世女神像。

以上是虛構故事。但現實中,許多大型博物館的確存在掠奪文物的爭議,並與近代西方列強的帝國主義擴張有關。

19世紀到20世紀初帝國主義盛行,英國、法國等歐洲列強擁有當時最先進、最現代化的科技與武力,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,被征服、控制的地區之文物常被當作戰利品奪走。

許多掠奪來的文物進了博物館,藉以誇耀歐洲人在世界各地探險、征服的成果。有的博物館甚至與軍隊合作,列出文物清單,希望軍隊侵略他國時,把清單上的文物搶過來。

(資料來源:安德魯‧柯瑞(Andrew Curry)撰文,李桂蜜翻譯,〈燙手的文化珍寶〉,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》,第256期(新北,2023.03),頁32-33。)

例如1892年,法國士兵洗劫達荷美王國(位於現今西非的貝南共和國),奪走大量藝術品、王權象徵物及王宮大門。2006年法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開幕,將這些搶來的非洲文物作為主要收藏之一。

(資料來源:安德魯‧柯瑞(Andrew Curry)撰文,李桂蜜翻譯,〈燙手的文化珍寶〉,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》,第256期(新北,2023.03),頁38-39。)

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,中國也有約160多萬件文物被掠奪至海外。東晉畫家顧愷之的《女史箴圖》,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被搶走,後來成為大英博物館的藏品;唐刻本《金剛經》原存於敦煌,卻被人偷去,現在也在大英博物館保存。

(資料來源:中時新聞網2019/11/07報導,〈英人自省 籲大英歸還中國文物〉,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91107000225-260309?chdtv,資料擷取於2023/04/17。)

昔日的殖民地、被侵略國不斷要求歐洲國家歸還文物,現在,博物館終於開始聆聽他們的訴求。

2022年,法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將文物歸還貝南,如今在貝南的科托努展出。貝南總統塔隆感性宣布:「貝南的文化遺產回來了!」戴著紅珊瑚頸飾的達荷美王室成員,從展出的祖先寶藏前緩緩走過。能親見先祖的文化遺產,他們心中的感動肯定難以言喻。

(資料來源:安德魯‧柯瑞(Andrew Curry)撰文,李桂蜜翻譯,〈燙手的文化珍寶〉,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》,第256期(新北,2023.03),頁39。)
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前面講了許多「文物掠奪」的例子,但博物館文物有些是合理取得,不一定全是偷來搶來的。例如大英博物館有一尊隋代阿彌陀佛立像,是中國古董商盧芹齋在1930年代,透過中華民國政府捐贈的。因此如果在外國博物館看見自己國家的文物,不必氣呼呼地認為這些都是被外國人搶走的,說不定背後還有慈善捐贈的美意呢!

(資料來源:關鍵評論網,Elanor Wang撰寫,2020/05/31〈「文物掠奪」背了多少鍋?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,並非全都是「偷來搶來的」〉,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35759,資料擷取於2023/04/18。)

下次您逛博物館的時候,除了欣賞文物之美,也可關心它們背後的歸屬問題!


知識筆記:

大型博物館的「文物掠奪」爭議,與近代西方列強的帝國主義擴張有關。

19世紀到20世紀初,歐洲列強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,被征服、控制的地區之文物常被當作戰利品奪走。許多掠奪來的文物進了博物館,藉以誇耀歐洲人在世界各地探險、征服的成果。

然而,博物館的外國文物有些是合理取得,不一定全是偷來搶來的。例如大英博物館有尊隋代阿彌陀佛立像,是中國古董商盧芹齋在1930年代,透過中華民國政府捐贈的。


參考書目:

  • 安德魯‧柯瑞(Andrew Curry)撰文,李桂蜜翻譯,〈燙手的文化珍寶〉,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》,第256期(新北,2023.03)。
  • 中時新聞網2019/11/07報導,〈英人自省 籲大英歸還中國文物〉,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91107000225-260309?chdtv,資料擷取於2023/04/17。
  • 關鍵評論網,Elanor Wang撰寫,2020/05/31〈「文物掠奪」背了多少鍋?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,並非全都是「偷來搶來的」〉,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35759,資料擷取於2023/04/18。

※若資料來源網站因遷站、關閉、系統問題等原因導致連結失效,或因網頁資料異動而與內容不符,敬請見諒。

留言